
據新華社報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6月7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會議審議了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關于授權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浦東新區法規的決定草案的議案。
授權地方政府給一個新區立法,非常少見,這等于說給了這個新區自主立法權,這也是浦東在邁向更高水平的國際金融中心、自由貿易區的進程中,最為堅實的制度保障。
和廣東起步于“三來一補”的低端制造業,再轉型高質量制造業不同的是,浦東一出世,就被冠以打高大上的“金融中心”定位,這個定位播下了新中國金融中心的種子,并一路發芽、開花,結出盛大的果實。
新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在這里成立,隨后陸續出現期貨交易所、產權交易所、鉆石交易中心、各類券商、投資機構,中國人民銀行也把上海市分行遷到浦東陸家嘴。再后來,日本富士銀行、渣打銀行、匯豐銀行、花旗銀行等等大量外資金融機構在這落地生根。
中信證券認為,結合上?!拔鍌€中心”的定位目標和所聚焦產業集群打造的使命,形成四條主線掘金“浦東引領區”再立潮頭時的主題投資機會,分別聚焦在航運物流、產業創新、金融服務與地產行業。航運物流受益標的包括上港集團、中谷物流、外高橋;產業創新受益標的包括中芯國際、韋爾股份、復旦張江;金融服務受益標的包括浦發銀行、交通銀行;地產行業受益標的包括張江高科、上海臨港、浦東建設。
此前,浦東曾提出將重點打造“六大硬核產業”:“中國芯”(芯片產業);“創新藥”(生物醫藥);“智能造”(人工智能;“藍天夢”(航空航天);“未來車”(新能源汽車;“數據港”(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涵蓋的也正是上海高新產業的代表。
然而,本文需要探討的是,這種突發事件帶來的板塊驅動持續性以及博弈風險。
首先,必須承認,中央在鄧小平改革開放解放思想的引領下對于上海與深圳特區的先行先試一直都是鼓勵的態度。但從1980年代的經濟特區,1990年的浦東新區,再到自由貿易區,貿易港,以及雄安新區,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每一次政策刺激出臺,市場短線資金總會掀起一波浪潮,但席卷的范圍與力度無疑是逐步遞減的過程。
背后的原因不僅是資金博弈的進化,還在于政策帶來的邊際效應遞減的過程。畢竟以浦東當下的經濟體量:外高橋一天的經營收入達到60億元,超過一座金茂大廈的造價;一天稅收總額5億元,可以修建近一公里的地鐵;一天進出口額約29億元,相當于3艘中國最大原油輪“凱桂號”所載原油的價值。市場資金會把浦東自貿區當藍籌,還是成長股對待,這值得深思!
其次,與雄安新區當時的情況類似,資金提前埋伏的特征較為明顯,盲目追漲很容易變接盤俠?;仡櫄v史,當時盡管成泉資本解釋了買到雄安概念的邏輯,但市場的質疑依舊存在。首先,成泉資本對京漢股份(000615.SZ)持有超過七成的倉位,違背了一般的資產管理計劃的單票持倉30%限制。成泉資本注冊資本3000萬,實收資金近9000萬,得到中信證券認可并作為股東入股。所以有業內人士稱成泉資本“背后”或許會有一些不為人知的消息。
而這一次,在6月2日,上海本地股紛紛沖擊漲停。漲停的原因,主要是坊間忽然流傳起對上海浦東新區的政策猜想。當日,陸家嘴、浦東金橋、張江高科、外高橋、上海臨港、浦東建設等一眾上海本地股盤內沖擊漲停。
詭異的是,促使這些股票漲停的第一版“流言”來自房產中介。有房產中介發布微博稱:“似乎6月將會出關于浦東的關于二手房的大利好政策,類似雄安級別,具體未知、真假未知,大約10號左右,拭目以待?!?/p>
最后,與雄安當時的博弈環境不同。雄安新區當時政策出臺時,上證指數處于最后沖頂的過程中,但如今上證指數已經接近一周沒有刷新新高,人氣與當時差距甚大。而在指數高位遲遲無法突破之時,單靠消息面驅動而獲利盤豐厚刷新新高的題材板塊的持續性無疑難以為繼。
筆者認為,對于題材股的博弈時間點更多是朦朧期的一種炒作或較為適宜,而消息公布后博弈的風險較大。再者,消息博弈后市場存在一個短期出清的過程,投資者可等待短線出清后再擇優選擇或較為穩妥。